中国物流经验海外复制
“您有一件包裹,即将为您上门派件。”电话刚挂,巴基斯坦电商平台Daraz的快递员阿斯哈德·法鲁克便开始准备当天的派送任务。
不久后,他敲开了安伯·巴杰瓦的家门。巴杰瓦拆开包裹,发现正是她期待已久的手机壳。她感慨道:“以前快递时常出错,我买的东西和收到的常常对不上号。”如今,菜鸟为Daraz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建立的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派件效率。“我们过去依赖人工分拣,耗时很长。现在有了自动化分拨,速度确实提升了不少。”法鲁克解释道。
分拨中心内,橙色的链式输送线宛如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地传送着各种包裹。每个包裹上都贴有电子面单,这张“电子身份证”精准导航着包裹的传送路线。菜鸟开发的电子面单系统率先实现了“一单到底”,从包裹的产生到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电子面单及背后的信息处理系统确保了每天数千万包裹的高效有序运转。
自动化流水线正飞速运转,过去需要4个小时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1个小时。分拣员们站在分拣台旁,熟练地将包裹放上输送线,机器快速扫描电子面单后,包裹被准确分流到不同的出口,再由快递员进行派送。巴杰瓦的手机壳便是通过这样的流程,由法鲁克准时送达。
这正是中国物流经验向海外复制的缩影。菜鸟的物流技术不仅帮助合作伙伴补齐物流短板,同时也为国际物流供应链提供动力,助力跨境电商贸易持续增长。
只要一杯咖啡的钱,英国新娘特蕾西在一周内收到了来自江苏虎丘的刺绣款婚纱;荷兰中国文化爱好者米拉的“山东曹县原产”马面裙下单5天后就送到家门口;比利时消费者乔治期待的浙江诸暨定制款电动牙刷,下单一周后便跨越山海,出现在他的洗漱台上。
2023年,菜鸟推出了“全球5日达”特色服务产品,国外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下单后5日内即可收到包裹。目前,这项服务已覆盖了英国、韩国、比利时、法国等10多个亚欧国家。高效的跨境履约服务离不开科技加持,任隽姝介绍,在电子面单系统的基础上,菜鸟进一步推出智能合单技术,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包裹流向、下单时间、航班班次等因素,将同一客户在不同城市、不同商家购买的包裹合并为一个,统一发出,降低了15%—20%的跨境物流成本。包裹到达目的国后,通过与各国海关合作建设的智能化清关系统,实现了全球50多个口岸的“秒级清关”。任隽姝补充道:“这不仅降低了商家的跨境物流成本,还让海外消费者可以‘买得多,到得快’。”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此前表示,多年来,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从六个方面开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其中一项是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推进技术性降本提质增效。
聚焦到跨境电商物流场景,要实现多式联运的低成本快速转换,使用数字化技术是必然的选择。菜鸟通过四个关键环节——国内揽收、干线运输、海外枢纽处理和目的国配送,实现了跨境物流全链路的智能化高效管理。在国内,通过“首干融合”,将揽收和干线运输整合为一个流程。在海外,包裹在飞机降落后迅速进入海外监管仓,实现“关仓融合”以及秒级清关和分拨一体化操作,使重点国家的端到端物流时间从60天缩短到10天,包裹分拣成本降低近50%。此外,AGV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以及智能合单算法系统的运用,也进一步优化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近两年客户收到的电子邮件少了,但都是有效信息。货一动,通知立刻跟上,什么时候到巴黎,什么时候派送,信息都很精准。”菜鸟空运销售经理殷彤说。
海外仓更好服务跨境电商
早上8点刚过,位于德国不来梅的菜鸟海外仓,近百台AGV机器人在接受指令后,整齐划一地按照路径拣选当天出库的货物。在仓库出库组长埃克韦·塞米眼里,这座占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仓库仿佛一个中国市场,家居用品、3C电器(信息设备)、汽配零件、户外家具……来自中国的货物琳琅满目。
跨境电商与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协同联动,减少中间环节、直达消费者,促进外贸结构优化、规模稳定。据了解,海外仓由物流公司或跨境出口企业设立,可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海外直销、当地配送,具有“清关快、配送快、周转快、服务快、成本低”的特点。菜鸟在欧洲十几个国家设置了海外仓,能覆盖欧盟24国和英国全境,速度上实现官方仓所在国3日达,每日能处理10万订单。在不来梅海外仓,“smartmi(智米)”的空气净化器格外引人注目。在过去的三四年时间里,这个脱胎于小米生态链的中国品牌已经名列欧洲空气净化器销售市场的前列,成了名副其实的出海爆款。
时效和品质是中国跨境商家在海外取胜的关键。从头程、干线到海外仓配的全链路衔接,从补货计划、分仓布局到定制化报表,菜鸟为智米科技量身打造了全链路的数智海外仓解决方案。智米科技物流负责人介绍,使用菜鸟全链路海外仓解决方案后,智米科技在欧洲的尾程配送成本降低20%,平均时效缩短2—3天,现在部分城市最快可次日达。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动“快递出海”工程,更好服务跨境电商和现代商贸。根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其中专注于服务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超1800个,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9部门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推出15条举措,旨在拓展跨境电商出口,优化海外仓布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海外仓是新型外贸的基础设施,解决国货出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更多质优价美的中国产品高效送达境外消费者。
谷仓海外仓是中国率先仓储总面积跨越百万级的海外仓企业。“谷仓持续加大仓储基建和仓储自动化的投入,未来将基于物流基建实力,继续把海外仓各环节做精、做深、做细,提高交付效率,做好供应链管理,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物流服务,助力中国品牌走向全球。”谷仓海外仓副总经理陈凯斌表示。截至2024年7月,谷仓全球海外仓总面积突破160万平方米,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均有分布。近一年来,谷仓海外仓扩容升级,目前全球海外处理中心突破100个,日均订单处理量达到70万件。
随着海外仓企业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海外仓已不仅仅是“存货点”,更是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外贸新型基础设施,是外贸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一些海外仓可以为出海企业提供展览、售后、维修等多重服务。例如,义乌商城集团在阿联酋、墨西哥等地建立海外仓,采取“海外仓+展厅”的“前展后仓”运营模式。还有一些海外仓企业向国内端拓展头程揽收物流服务,构建了从外贸出口方到进口方的闭环服务体系。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仓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跨越山海开辟出海新路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严冰 何奕辰 华伊然)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